1. 简化界面:通常配备触摸屏图形化用户界面,操作逻辑更直观,类似操作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减少了复杂的物理按钮和开关。
2.参数预设与调用: 系统存储了大量模具和材料的加工参数预设。操作者通常只需选择对应的模具编号或扫描二维码,系统就能自动调用预先优化好的压力、行程、速度等参数,无需手动反复调试。3. 自动化流程:许多智能系统集成了自动化上下料(机械手或传送带)、自动计数、自动润滑等功能,减少了人工干预的环节和强度。
4. 安全防护增强: 智能系统通常集成了多重安全传感器(光栅、安全门、双手按钮、模具区域监控等),并能强制要求操作流程符合安全规范(例如,门未关紧无法启动),降低了因误操作导致事故的风险。
5. 引导式操作:系统会通过屏幕提示下一步操作步骤,或者在检测到异常时给出明确的报警信息和故障代码,便于排查问题。6. 远程监控与支持:部分系统支持远程监控,平台或维护人员可以远程查看状态,甚至在用户遇到困难时提供远程指导。
7. 降低对“老师傅”经验的依赖:参数的智能化管理和预设,减少了对操作者个人经验(如凭感觉调参数)的高度依赖。
二、仍需注意和学习(操作难度依然存在):
1. 基础安全操作规范:这是最重要的!无论系统多智能,操作者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理解冲压作业的危险性(高压、高速运动部件、模具夹伤风险),熟悉所有安全装置的位置和功能(急停按钮、光栅、安全门),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使用安全工具取放小零件、保持工作区域整洁、佩戴劳保用品)。忽视安全规程,再智能的系统也无法绝对避免事故。2. 设备基本操作流程: 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开机/关机、选择/调用程序、装夹模具(虽然可能有辅助定位)、放置/取出工件(可能需要手动或辅助)、启动/停止循环、处理报警信息等基本操作流程。
3. 物料与模具识别:需要正确识别和选择对应的模具和材料,并在系统中准确调用对应的预设程序。放错材料或选错程序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产品不良。
4. 基本故障识别与处理:虽然系统会报警提示,但操作者需要理解常见报警的含义(如材料用完、卡料、气压不足、安全门被触发等),并能在指导下或在权限范围内进行简单的复位或初步处理(如清除卡料、更换材料卷)。复杂故障仍需专业人员处理。
5. 质量初步判断:操作者需要了解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如外观、尺寸),能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简单的目视检查,发现明显不良品并及时报告或暂停生产。
6. 系统交互:需要熟悉触摸屏或控制面板的交互逻辑,知道在哪里查找信息、如何输入必要的数据(如生产数量、班次等)。
总结:
对于有基本工业设备操作常识的人来说:学习操作共享智能冲压机系统相对容易上手。智能化的设计将复杂的参数设置和安全保障内置化、流程化,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
对于完全没有工业设备操作经验的新手:入门需要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重点在于掌握安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在培训合格和熟练操作之前,不能独立操作。
核心难点在于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操作的“物理”难度降低了,但安全责任意识和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的纪律性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反而因为设备能力更强,要求更高。
共享平台通常会提供:
标准化的操作培训: 包含理论和实操,重点是安全和基础操作。
详细的操作手册和视频教程。
现场或远程的技术支持。
因此,回答“操作难吗?”:
相比传统冲压机:容易非常多。
绝对难度:入门有门槛(主要是安全规范),但通过培训后,掌握基础操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达到的。 它更像是一个需要遵守严格规程的“现代化工具”操作,而不是一门需要多年经验积累的“手艺”。
关键:用户必须认真参加平台提供的培训,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简单来说,它被设计得尽可能“傻瓜化”和安全,但操作重型工业设备固有的安全责任和基本操作规范是必须学习和遵守的。
手机站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